假期易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脾不离胃,胃不离脾,强调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打个比方,胃好比仓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搞清楚两者的关系,就不难理解脾胃不好为何会出现各种不适了:胃功能差,会影响脾运化,临床表现是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脾胃失和,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胃均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无论春节期间还是平时,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脾胃”,三餐不定、暴饮暴食、贪食生冷、久坐少动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脾胃不堪重负,临床多以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出来。摩罗丹给“胃”保驾护航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需辨证施治,多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山药、小米等食物的摄入,以强健脾胃功能,助养脾胃;如果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易怒、易生气,易于出现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情况,更应当注重情绪的疏泄,多服用白萝卜、佛手、莲藕等食物以达到宽中理气的功效。当然,对于春节来说最容易出现的“吃得多,动得少”进而导致的食积,可以多吃一些山楂、麦芽等食物促进消化吸收,达到消食导滞的目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则需根据具体病症治疗。当以上食疗调理一段时间,仍不能缓解病状时,要积极寻求药物治疗,中成药摩罗丹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其方由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白术、茵陈、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三七、地榆、延胡索、蒲黄、鸡内金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方中的百合、茯苓、鸡内金等药材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整体药性更加温和,也适合多年胃病患者长期服用。
方中18味中药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组配,主次分明,分工有序,保证了功效发挥。其中,百合、石斛滋补胃阴,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可共奏滋阴清热之功。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除湿;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蒲黄活血化瘀;三七止血、活血;鸡内金可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排空;乌药温中行气;白芍缓急止痛;地榆凉血止血;泽泻利水渗湿;茵陈清热利湿;菖蒲利湿醒脾,可用于肝胃气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肝胃郁热等慢性胃病多种证型及其兼夹证的治疗。临床上,摩罗丹常用于胃痛、胃胀、嗳气等胃部不适症状的改善,也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
记住12个字,吃养两不误
岁末欢聚,一定不要伤了健康,毕竟,脾胃好才能吃嘛嘛香。建议大家春节期间记住一个养胃口诀。饭前喝汤
春节的餐桌,食物丰富,建议吃饭前,先喝点汤。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先喝汤相当于给胃打底子,能减轻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对胃有保护作用。吃饭中途,也可时不时喝点汤汤水水,有助食物稀释消化。细嚼慢咽
面对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美食,细嚼慢咽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可为食物在胃部消化吸收留出充足时间。相反,狼吞虎咽,等大脑接受到“饱了”的信号时,说明食物摄入已经超标了。合理搭配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气血无法运化,身体健康会因此受到影响。春节期间,在室内的时间增多,每天热量消耗不够。因此,饮食既要结构合理,还要适当减量,控制零食摄入。具体就是:饮食有节,早上吃好,中午吃饱(七八分饱),晚上吃少;保护脾阳,少食生冷(饮食温、软才利于消化);少荤多素,少量多样。来源:健康广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