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
显微镜下的胃黏膜分泌胃黏液
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其固有腺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转化成萎缩性胃炎。
以“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来看,虽慢性浅表性胃炎距胃癌病变路程很远,但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化过程依然符合这条规律。
01认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上多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过去的诊断,现在为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统一,已摒弃不用,改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年国内慢性胃炎共识明确指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时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年国内慢性胃炎共识中已不在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这一概念。但在临床上,医院仍习惯使用“慢性浅表性胃炎”这一疾病名称。
胃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可见粘膜红斑、出血点、粘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当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时,描述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粘膜内出血等。
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以外,还有口鼻咽慢性感染、饮食、情绪、物理刺激、作息、环境气候、药物因素。根据病情进展的程度,浅表性胃炎主要基于病理与症状的变化,可分二阶段。
第一阶段
①胃黏膜发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②产生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胃部不适症状,也可呈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第二阶段
在以上两个表现基础上,随着胃病长期、反复发作,胃黏膜持续遭受炎症的侵袭,容易导致胃黏膜糜烂,即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一旦胃黏膜发生糜烂,代表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需要格外重视。)
但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不能仅以症状判断是否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粘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02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否癌变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后,若再治疗不及时,则易发展为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病情进展的程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分为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三个阶段,其中萎缩伴肠化、伴轻中度异型增生,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仍可以积极干预进行治疗,重度异型增生证实后需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80%的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症状。早期胃癌进一步恶化,会产生体重减轻和上腹痛、贫血、食欲缺乏、乏力等症状。而发展到胃癌晚期,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比如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
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并无直接关系,但若治疗不及时,任由胃病反反复复发展、长时间胃粘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发病率。据研究:50%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的肠化生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胃黏膜长期遭受刺激、损害,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胃癌只是时间问题。
0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因治疗,二是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黏膜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应予以清除。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诱因很多,其中,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多采用对因治疗方式。
①根除Hp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PPI+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疗程为10天或14天,推荐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除铋剂四联疗法外,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联合羔羊胃提取物维B12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更好。
②谨慎使用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对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止疼片)后发生慢性胃炎的患者,首先应根据患者的服用目的评估是否可以停药,对于需长期服用上述药物者,应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对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多个症状同时存在,临床上也多是采用对症治疗。
①有胃黏膜糜烂/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腹痛、上腹灼烧感主要是由胃酸或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引起的,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可进行抗酸或抑酸治疗,如选用胃黏膜保护剂、H?RA或PPI。
②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
胃动力异常可能是导致上述症状的重要因素,可采用促动力药进行改善,如盐酸伊托必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另外,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促进胃蠕动缓解腹胀的中成药也可使用。
③伴胆汁反流入胃症状者
伴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可防止或减少胆汁反流,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胃黏膜损伤。
④伴精神心理因素症状者
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相关,尤其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可作为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者,以及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者的补救治疗。
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通常是对症用药,而且一种药只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往往需要多种药合并使用。相比而言,羔羊胃能通过减轻胃黏膜炎症,修复萎缩的胃黏膜腺体,控制和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从根本上改善胃部整体机能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病,但若不及时治疗,任由胃病反复发作,则容易发展、恶化,因此,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后不必慌张,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羔羊胃Ⅳ临床验证在樊代明院士的指导下,由第四军医院牵头,组织联合全国17医院开展了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的最高级别临床医学循证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非常明显、明确的疗效,对肠上皮化生有逆转效果。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显示:羔羊胃提取物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萎缩有效率为59.61%,肠上皮化生有效率为62.24%;黏膜萎缩逆转发生率19.96%,肠上皮化生逆转发生率47.8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