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炎症性肠病、大肠癌、胃癌等。
一、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病因未明的免疫性、慢性、复发性肠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炎症性肠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肠黏膜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不足。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表达的直接诱导物,这说明维生素D的不足或缺乏是炎症性肠病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发生率与纬度相关,纬度越高的地方,发生率就越高,例如北美洲和北欧。另有报道称,季节变化可引发和加重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在12月份,克罗恩病复发高峰在秋季和冬季。这可能是由于日照时间短,导致生成的维生素D不足的缘故。
研究人员对60名新诊断的炎症性肠病患儿进行维生素D检测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人降低。同时,在对名炎症性肠病患者(名克罗恩病患者和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49.8%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5.6%、50.9%。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克罗恩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趋向于负相关。另有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对IL-10敲除动物模型合并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炎症性肠病有治疗作用。
二、维生素D与大肠癌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全球每年新发大肠癌病人高达万,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大肠癌。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年新发结肠癌10.3万人,新发直肠癌4万人。年,科学家们首次提出维生素D不足可能与大肠癌的高发生率相关的假设。
有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的水平与大肠癌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最近研究人员对人(名大肠癌患者和名正常人)进行研究发现,患病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年一项包含名结肠癌和名直肠癌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增加维生素D水平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率。
一项对名患者的研究分析发现,提高维生素D20ng/ml,可以降低结肠癌风险59%、直肠癌风险22%。以上均说明维生素D水平不足与大肠癌发生率相关。
三、维生素D与胃癌胃癌是第四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这些年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高居癌症导致死亡的第2位,尤其是在东亚的一些国家,如日本和中国。日本、中国等每年新发病例高达80人/10万人,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10%~21%。许多因素可以引发胃癌,如高盐饮食、烤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既往的研究显示,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胃癌的发生率增加相关;而高水平维生素D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近期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抗癌的作用,包括:抑制80%肿瘤细胞的活性;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引起胃癌细胞的凋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等。
四、维生素D与其他胃肠道疾病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统称,是胃肠道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按病因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炎等。
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者,胃肠炎发生率较高。
研究人员对名5-12岁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维生素D缺乏儿童的腹泻、呕吐发生率高于维生素D充足儿童,并且维生素D缺乏儿童的出现腹泻、呕吐的时间是维生素D充足儿童的两倍。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通过影响感染易感性来增加胃肠炎发生率。
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维生素D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剂,同时具有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分化,促进凋亡的作用,既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又不会产生全身性免疫抑制作用。所以,科学家们相信,随着维生素D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深入研究,维生素D将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医学研究杂志》年12月第43卷第12期《维生素D与胃肠道疾病》马卫宁洪建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对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运营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jc/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