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胃炎相关 >> 急性胃炎药物 >> 正文 >> 正文

你真的了解胃痛吗看看中医怎么说

来源:急性胃炎相关 时间:2021-11-21
胃痛,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很多人便不以为意,更有甚者会拿“多喝点儿热水”这种答案来应付,从而使胃痛反复得不到根治,甚至越发严重。事实证明,那些反反复复在痛的胃,不是几杯热水就能暖的。其实,“胃痛”这个词属于中医病症名,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亦称“胃脘痛”。

胃痛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有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等病因,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常见于胃部,与肝、脾关系密切。

从中医角度看,胃痛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1寒邪客胃证症状: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2饮食伤胃证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3肝气犯胃证症状: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怫郁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4湿热中阻证症状: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屡发,食后加剧,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6脾胃虚寒证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虚缓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7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

治法:养阴益胃。

对于急性胃痛而言,若治疗及时多可痊愈,否则反复发作,易迁延导致严重病证的发生。

从西医角度理解,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均有可能伴有“胃痛”症状,反之不能根据胃痛判断患有何种胃病,一旦出现胃痛,可能隐含了复杂的病理变化,若治疗不及时,胃黏膜易由急性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甚至是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因此,一定要重视久痛防变。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对症治疗以外,还有对因治疗,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在理气和胃时,根据不同的症候采取相应的治法。

摩罗丹,由百合、麦冬、石斛等18味药材组成,配伍严谨,药性温和,可用于多种胃病证型及兼夹证的治疗,能够缓解胃痛、胃胀、烧心、嗳气等胃部不适症状,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百合、麦冬、石斛、玄参——滋养胃阴,适用于胃阴不足证;鸡内金、白术、茯苓——健脾行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证;当归、蒲黄、三七、川芎——活血化瘀,适用于胃络瘀阻证;地榆、泽泻、茵陈、九节菖蒲——清利湿热,适用于脾胃湿热证;白芍、乌药、延胡索——理气止痛,肝胃不和证。

除了用药治疗外,胃痛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忌长期饮食生冷、辛辣,避免酗酒等。

海王星辰

温馨提示: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参考资料:

[1]《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三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w/8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