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付影
来源
独角金融
过去几年,有的券商忙着承销保荐业务,有的则忙着积累客户做大做强业务规模。而这家券商,却被监管处罚。
除了前员工伪造公章开展债券代持交易,国海证券被暂停资管备案、暂停新开证券账户、暂停债券承销业务一年的行政措施外,再加上涉胜通集团财务造假案,国海证券被监管没收违法所得万元,近期又被广西证监局和深交所“点名”。
不仅如此,近期,这家券商处置个别股东的股权而被企业质疑违规。上市公司处置股权是否需要进行信息披露?未提前披露信息的国海证券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1
协助执行股东股份被质疑违规
6月5日,康盛股份(.SZ)公告称,6月2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陈汉康出具的《关于股份减持情况的说明函》并获悉,6月1日,国海证券(.SZ)违规处置了陈汉康所持公司股票19.14万股。
截图来源:公告
康盛股份公告称,上述被动减持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构成违规减持股份的情形。
康盛股份在获悉上述违规减持事项后,该公司第一时间向国海证券相关负责人致电并发函沟通相关情况,要求其向公司说明股票处置的实施情况、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应向广大投资者公开致歉,但截至目前暂未收到国海证券回函。
康盛股份大股东为常州星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1.88%。股权穿透发现,该公司实控人为已猝然离世近半年的“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陈汉康同样来自由解直锟一手打造的“中植系”。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海证券股东人数接近17.45万名,人均持股约3.12万股。
国海证券是否构成了违规减持上市公司股东股份的情形?
和讯首席投资顾问申睿表示,股东股份被减持而未提前做信息披露,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从内部沟通看,可能存在信息沟通不通畅,比如资产减值是一个部门,而发公告又是另外一个部门,导致事件的发生,这也是目前券商内部需要进行改革的原因。从处置股权看,一旦减持达到预警线,国海证券就有处置权,这种情况在市场中也会经常碰到。
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郝慧珍律师称,依据《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因执行股权质押协议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被出售的,应当执行本规定。”国海证券在执行股权质押协议时也应依法行事,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果涉及到需要信息披露的内容,需要通知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一旦减持违规,国海证券将面临哪些处罚?郝慧珍律师称,证监会会根据它的违法情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进行处罚。
截至6月6日收盘,国海证券股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16%,收报3.5元/股。
2
违规开展债券代持,“胜通债”余波再起
国海证券是一家桂籍券商。该公司成立于年,其前身为广西证券。年,广西证券增资扩股并更名为国海证券。年8月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第16家上市券商。
年一季度,国海证券营业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37.98%;净利润为.50万元,同比下降69.98%。在主营业务方面,国海证券资管和自营业务排名较为靠前。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非合并口径),家券商中,国海证券年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第24位,证券投资收益排名第25位,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排名第39位,投行业务收入排名第46位,代理证券交易业务收入排名第48位。
国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曾有过辉煌时刻。年,其投行业务收入高达12.96亿元,在中证协统计的97家券商中排名第18位。
年底开始,国海证券的投行业务却多次收到监管处罚,业绩也因此而受牵连。
年末,国海证券原资管三部总经理张杨、郭亮因伪造公司公章,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牵涉20余家机构,涉及假公章的协议规模约亿元。
年5月,证监会对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作出处理,资管、经纪、投行三大业务被暂停一年;对张杨、郭亮2名违规人员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二者分别在10年、8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职务。
上述事件也导致国海证券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年,在当时30家A股上市券商中,其净利润增长率排名倒数第三位。
年12月,因担任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胜通集团”)发行公司债券提供服务涉嫌未勤勉尽责,证监会对国海证券给予行政处罚措施。
上述罚单还要追述至年至年。因融资需求,胜通集团以三家子公司为造假实体,通过虚构购销业务、编制虚假财务,以及直接修改审计报告等方式,共计虚增营业收入.4亿元,虚增利润.11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胜通集团各年利润状况均为亏损。上述行为导致胜通集团“16胜通01”“16胜通03”“17胜通01”的募集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
国海证券作为“胜通债”的主承销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审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y/1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