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尤虎
编辑/瓦力⊙校对/霜石
I导读:冬至之后,天地间一阳生发,这预示着新的一年不再遥远。年为丙申年,其气候特点和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可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进行预测。但文章作者也提醒大家:本文并未明确提出丙申年专指年,只是将《黄帝内经》中关于“丙申年”的五运六气理论介绍给读者,供参考。
丙申年五运六气相关预测
笔者经过对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系统研究,认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对当今传染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大司天与五运六气
当今传染病(即瘟疫)频发,可能与“大司天”关系密切。笔者参看《两千年大司天表》后如此认为。(编者按:表格过于繁杂,不在此展现)
“大司天”之说,源自北宋邵雍“元会运世”理论。在《皇极经世》中,邵雍创造了“元会运世”历史年代划分法,以三十年为一“世”,以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清代医家陆懋修在所著《世补斋医书》中说:“余则更以六十年一气之大司天计之。余盖本于外曾祖王朴庄先生引《内经》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而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天。遂以知古人之用寒用温,即各随其所值之大司天以为治,而在其人适与时合,往往有不自知者。其人而当湿土寒水,寒水湿土之运,则以温散补为治者非偏矣;其人而当风火火风,燥火火燥之运,则以凉泻清滋为治者非偏矣。”
根据大司天理论,目前“厥阴风木,少阳相火”,这与张仲景、王叔和、吴又可等古代医家所处的时代相似。如何将“大司天”和“五运六气”等相关理论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希望能够开展中医运气理论指导下的“治未病疾病(传染病)防治系统工程”。
五运六气学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