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算力的需求空间广阔,算力规模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第21届《财经》年会上表示,算力网是算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从电力跨越到电力网一样是必然的历史阶段。
10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提出到年,算力规模超过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我国处于计算力领跑者国家行列
高文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GDP发展得快,必然伴随着算力快速增长。根据年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全球产业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处于领跑者国家行列。
算力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大方向,全球算力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从计算力指数排名看出,中、美计算力指数远超其它国家(地区),其中美国以82分居全球第一;中国仅居其后评分71分,位列全球第二;位居第三的日本仅有58分;第四至第六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新加坡和英国。
从各领域的计算能力来看,我国在AI、科学、终端、边缘等领域的计算能力较强,其中终端计算能力超越美国,AI计算能力与美国基本相当。
数据来源:《~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
算力是大模型的核心“底座”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渗透到各行各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百度、百川智能、达观数据、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上百家公司(机构)已研发出相对较成熟并应用于社交、医疗、云服务、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大模型。这些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文本、数字、图片等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因此只有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支持大模型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大模型是AI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大模型的核心“底座”,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前行的重要引擎。上述报告指出,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每提高1点的计算力指数,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6%和1.7%。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在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智能算力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超50%
上市公司纷纷开启算力规划
算力是指计算机或其他计算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处理的数据量或完成的计算任务的数量。算力通常被用来描述计算机或其他计算设备的性能,它的衡量方式有计算速度、计算能耗、计算精度等。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百亿亿次/秒(即EFLOPS=*P,1P=每秒万亿次计算速度),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EB(1EB=*PB)。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对算力的需求空间广阔,算力规模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智能算力规模增速远高于通用算力规模的增速。据IDC测算,我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到年将达到.4EFLOPS,-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52.3%;而通用算力规模方面,预计年将达到.3EFLOPS,-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巨大需求推动之下,国内企业纷纷开启算力规划。证券时报·数据宝根据公告或互动平台信息不完全统计,恒润股份、中贝通信、利通电子等21家上市公司对其现阶段及远期的算力进行规划。
具体来看,中贝通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jc/1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