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胃炎相关 >> 急性胃炎检查 >> 正文 >> 正文

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年会暨肿瘤分子诊断

来源:急性胃炎相关 时间:2020-12-17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四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12月11日-13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主会场)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创新“一会多城”办会方式,广州主会场与沈阳、上海、重庆、深圳4个分会场实现多城联动。

大会以线下会议为主,广州主会场开幕式及名家讲坛、海外专场、科普专场将同步线上直播,其他学术主题论坛将在大会结束后,部分回放。

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年会暨肿瘤分子诊断论坛,将于12月11日下午正式开启,由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医院副院长徐建华教授,医院主任医师、检验科主任、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侯铁英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周宏伟教授,医院检验科主任、陕西省医师学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家云教授担任主席。

年会不仅有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发展情况以及抗疫相关工作情况汇报,还有抗击新冠疫情先进表彰及抗疫经验谈,学术论坛部分由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学者进行精彩学术汇报,内容丰富,诚邀您广州相约,共攘盛宴!

1开幕致辞及抗疫工作汇报

首先是广东省保健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马明作开幕致辞。

年是艰苦的一年,也是众志成城的一年,疫情期间,广东省保健协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抗击新冠。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刘焕亮教授作“分会发展情况及抗疫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2抗疫先进表彰

先进表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东省保健协会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积极履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大力配合党和政府的的工作,与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同心,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检验人勇敢“逆行”,不畏艰险、奔向一线,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践担当,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他们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东省保健协会为表彰检验分会为抗疫所作的重大贡献,特设抗击新冠疫情先进表彰环节,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委员授予“见疫勇为奖”,马明书记将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援鄂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和党总支书记、医院姚麟副院长及侯铁英教授、刘焕亮教授一起颁奖。随后由他们中的代表为大家作抗疫经验分享。

3精彩学术报告

西澳大利亚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BarryJ.Marshall教授作“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预防”报告;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杨梦甦教授作“液体活检与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报告;

南京大学陈熹教授作“循环miRNA——一种新型疾病标志物的发现、拓展和应用”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作“人体微生物组新型标志物挖掘”报告;

医院杨湘玲副研究员作“检验一线与科研发明创造”报告;

医院宋现让教授作“肿瘤液体活检新探索”报告。

主席专家简介徐建华教授

广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技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工作中一直从事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质量管理研究,近年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市课题20多项,获得研究经费达万元。在《ClinicalChemistry》、《ClinicalLaboratory》、《MolecularBioSystems》等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0多部,获得省和市科技进步奖5项。担任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临床检验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JournalofCellularBiochemistry》、《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审稿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成果和项目评审专家。

侯铁英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检验科主任,国家卫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医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专家咨询组专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副会长,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协会临床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和免疫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感染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与临床》编委。

周宏伟教授

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从事人体微生物组学及多组学检验新技术研究。创新提出人体菌群标志物挖掘新策略,在心脑血管、妊娠并发症等多种疾病发现基于菌群的诊治新靶标。以通讯作者在NatureMedicine,Gut等著名刊物发表封面研究论文。现任国际期刊MedicineinMicroecology(Elsevier)主编,mSystems(IF6.5)编委。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刘家云教授

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空军高层次人才。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检验分会第九届常委,陕西省医师学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承担后勤科研重点项目3项、“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10项科研课题;相关的究成果发表于FrontMicrobiol、CancerBiolTher、JClinMicrobiol、AmJRespirCritCareMed、Hepatology等杂志;出版专著6部。

姚麟副研究员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医院评审国家级评审员,医院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协会医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自律与维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医院评审工作,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院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医院评审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主持管理类省部级基金两项。

刘焕亮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检验诊断学、分子医学),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医院人力资源处处长、临床检验科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TechnologyinCancerResearchTreatment副主编。团队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标志物与疾病;传染病防控技术;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天然产物、传统特色中药、海洋药物的致癌和抗肿瘤研究。近两年申请国家发明及PCT专利13项,获得授权2项。

胡波教授

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及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肝脏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论文三十五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报告专家简介

(按拼音排序)

Dr.BarryJ.Marshall

西澳大利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马歇尔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医师。年与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与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获奖情况: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得者。

陈熹教授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分子系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年获博士学位;-年任南京大学生科院副教授,年任教授。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及江苏医药科技杰出青年奖,入选江苏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大学首批“登峰人才”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宋现让教授

山东大学教授、检验医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检验医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兼检验科主任和山东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山东省医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中国抗癌协会、山东省科技厅和山东省自然基金等评审专家。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计划、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

杨梦甦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科研)及杨建文讲座教授(生物医学)。从事生物科技研究,在生物芯片和纳米技术在生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工作,发表论文余篇,获33项中国及美国专利。获王寛诚教育基金会学者奖、教育部「春晖学者」奖、深圳市创新科技奖、香港工商业奖科技成就大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杨湘玲副研究员

医院,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肿瘤标志物;(2)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抗肿瘤药物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NucleicAcidsResearch、MolecularCancer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PCT专利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持续更新)

欢迎您注册参会,

共享学术盛宴。

白云山下,珠江边,我们不见不散!

点击了解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第四轮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会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jc/6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