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洗手很重要?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手可能与外界直接接触最多,如握手、抓物等,几乎做每一件事都离不开手。但从卫生角度看,手是人体最脏的地方。常言说“病从口入”。其实,手才是罪魁祸首,它担任了病菌与口之间的运输工具。有人作过检验,不干净的手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密布着上百万个细菌,此外还有不少寄生虫卵。所以经常洗手是很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饭前更必不可少。因为饭前若不洗手,病菌不但易进人自己的口中,还容易通过碗筷、莱肴等进人家中其他人之口,这样也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人在大小便后不洗手是很不卫生的行为。大小便是人体的废物,其中含有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卵。寄生虫卵最易通过手的传输由口进人人体,导致蛔虫病、晓虫病、绦虫病等的发生。一些病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胃炎等的发生和流行也都与便后不洗手有密切关系。因此,每个人都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更不能忘记。
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种细菌。另有研究表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约有80万个细菌!不过无需恐慌,即使有这么多种,数量如此巨大的细菌,通过正确的洗手方法,它们都是可以被去除的。研究表明,仅仅是清水和洗手液,皮肤疱疮的发病率就可以下降34%,腹泻的发病率可以下降53%,肺炎的发病率可以下降50%,而容易在小孩子间传播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表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生活中对洗手的误区
没有洗手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好、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养成了不愿洗手的不良习惯。
以擦代洗
由于特殊情况,对不具备洗手条件,或因没有水等原因,只好以擦代洗。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
洗手盆水洗手
使用洗手盆,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同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洗手时间过短
有的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用了洗手液,但是刚刚搓洗出泡沫,就马上用水冲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实际上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洗手过勤
虽然提倡人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洗手也是要有节制的,有些人“勤洗”过头也不好,甚至是洁癖症的表现。洗手次数过多,也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所以洗手也是要适量。
不用洗手液洗手
有的虽然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洗手液,手依然洗不干净。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脏的心理稍微缓和了一点,但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啥时候该洗手?
据世卫组织调查统计,正确洗手能减少30%—50%的疾病风险。关于洗手这件事,几乎没有人会说自己不会吧!!可是又在什么时候必须要洗手呢?
1、看完报纸、图书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酒精、异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即使残留很少,也对人体有害。因此,看完报纸、图书后要记得洗手。
2、外出回来要洗手
外出期间,双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公共场所的东西。比如门把手、电梯扶手、直梯按钮等,这些地方都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脏。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先洗手再干其他的事情
3、摸钱后要洗手
钱上、钱包都埋伏着细菌。因此,拿完钱包、钞票,用过提款机之后要洗手。
4、点餐后要洗手
菜单被客人们拿来拿去,随便一放,上面都会潜伏着大量的细菌,很少有餐厅会对菜单定期消毒。因此,在外就餐,看完菜单点完菜之后不要忘了洗手。
5、摸过小动物或玩具后要洗手
有些人喜欢养小动物,每天为小动物洗澡,认为这样小动物身上就不会有细菌了。其实不然,小动物可能会带有一些传染源。另外,经常抱的毛绒玩具也会带有细菌。因此,触宠物或玩毛绒玩具后要洗手,预防与动物相关的传染病。
6、当手接触身体分泌物后要洗手
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手极有可能接触到身体分泌物,这时手上会带有细菌,如果不洗手就进餐,可能会将病毒带入体内。因此,手接触身体分泌物后要洗手。
如何正确洗手
以前觉得洗手是个很简单:按一下洗手液,双手搓洗,3秒钟后打开水龙头,泡沫出来后随即冲手,按下水龙头,抽几张纸巾,搞定。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洗大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洗手腕:
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jc/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