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见酸枣想亲人
在城市的街头,巧合似得看见了多少年不曾见过的酸枣面,当咽下嘴里酸水的同时,撩开了我童年一层一层,一件一件往事,不经意勾引起了自己曾经成长轨迹中的种种记忆,也让自己想起了生命里一个又一个亲人,渐渐清晰的在脑海里像涟漪般一点点漫延开来……
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除了一般人该有的往事,其实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最有味道的应该是源自外公家那个院子里的点点滴滴的陈年旧事中,已故和还健在的亲人们。恰逢“最美祁县”这个美丽和富有人情味道的平台,有幸,抒发和宣泄自己情感的机会而呈现出来。
山西祁县峪口乡北团柏村,丘陵地貌。是外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他从未走出过这个地方。印象中,在村口那儿,有一株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柏树,长辈们也不知道这棵古树到底有多少岁,只知经过无数岁月的风风雨雨,依旧威严的屹立在村头,守候这方土地,守候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给勤劳善良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祥和和庇护。记得小时候,有人家娶媳妇办喜事,都会爬上树,折下一些柏树枝条,来作为结婚使用的吉祥物,在柏树枝条上贴上红红的大双“囍”字,好像还有红色的铅笔之类的,到底是有着怎么样的讲究和礼仪说辞,至今也是糊里糊涂,没个知解的。因为柏树在村头的北边,可能因此而叫北团柏这个名字吧。
外公家的院子是个大院子,分为前后院。前院住人,每天早上起来,各家各户都会把院子打扫的特别的干净,阳光照耀下来的时候,无限敞亮和温暖。后院为菜园和果园。后院里有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忘记的五外公家那颗葡萄树,四外公家那眼土窑洞,以及外公家栅栏里圈养的羊,以及后院里那颗壶瓶枣树,那时淘气,枣还没熟,放暑假去了外公家,到后院打枣时,让那个小脚老太太骂我们的情景,老太太其实是我老外婆(外公的母亲),老外婆的“三寸金莲”,走路总有站不稳当的感觉,老人家生过八个儿子,三个姑娘,好像还夭折过几个孩子。这个院子里住着好几户人家,都是我的长辈们。院子里在我的记忆中充满了欢笑和快乐,暖暖的温润着我的人生。外公是家族里的长子,院子里还有二虎外公,四外公和五外公,以及各家的子女们,也就是我的姨姨舅舅们,姨姨舅舅们有大我很多岁的,已有和我年龄相当不分上下的。
外公,相当勤劳隐忍,多少有些重男轻女。在我的印象里,我记得他老人家健在的时候,特别喜欢舅舅家我的表哥和表弟,而姐姐和妹妹们多少有些疏远。因为他对男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亲昵,对女孩子多少是严肃和漠然的。外公的父亲早早便去世了,留下偌大的一个家庭,上上下下几十口人,所以外公很小就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中间经历过他的兄弟姐妹们的反抗和不服,但终究还是不能担起这份担子,悻悻作罢。外公是会种瓜种菜的,而且在当时还是一把好手,所以在那些困苦的年月中,家人没有遭过太多的饥饿,即使没有粮食果腹,瓜菜依然充当了很重要的作用。外公人好,但爱骂他的子女们,外婆照顾得这个家可以说无微不至,后来外婆去世后后,外公寡言了不少,有时候去,看见他的眼神里常常在回忆,可能是回忆那个任他说骂的外婆,想起了外婆的种种好,而他本人也在不算顺畅的晚年生活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外婆,外婆是个善良到可能有些软弱地步的一个人,除了伺候一家老小,对所有人都谨小慎微,低头做事,这个老太太,对所有人都是帮助。是个苦命的人,从小没有了妈,很小的时候在自己的脊背上就背上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好像看孩子成了她的一种义务。出嫁后,自己生养了六个孩子,四个姑娘,两个儿子,也是同天下的母亲一样,含辛茹苦的把六个子女拉扯养育成人,各自成家立业。记得很小的时候,暑假去外婆家住,当时正值收割小麦时节,那个年月,小麦是精贵的,有一次在大街上,拉麦子的马车经过外婆家门口,掉下来一捆麦子,赶车的人没有发觉,随后我就把麦子捡回去了。当外婆看到我捡回去的那捆麦子,吓得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说不能捡公家的东西,非要让我送出去,我拿着那捆麦子出门后,就偷偷藏进门外那个水泥箱子里去了。记得每次去外婆家,早饭是菜稀粥(其实除了米,都是南瓜块儿,菜就是当时晒干的菠菜叶子),印象里直到现在都发愁吃那样的饭,我和姨姨舅舅们吃这样的饭,单独会给外公做点小灶,或许外婆是体谅外公养家的不易,所以从伙食上多少给她自己的男人做一些补贴和安慰。在六个子女中,似乎格外亲她的大女儿,也就是外婆最大的孩子,也就是我的母亲。虽然外婆不认得字,但恪尽职守自己做人的本分,辛辛苦苦供养着她的孩子们,我想,天底下,有母亲的孩子应该是比什么都幸福温暖吧。有时候命运似乎是不公的,在她老人家刚六十岁出头没几年,就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子女们,离开了亲她爱她的外甥,没有享受子女儿孙们的孝心,匆匆行走在开满彼岸花的另一个世界。
母亲,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也就是接受了小学二年级的教育,虽然读书很少,但性格泼辣,敢说敢当,照样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一切都基于她勤劳钻研,肯吃苦,善动头脑不服输的性格吧。说起上学,她一直感恩她自己的母亲,假如不是我的外婆,可能连两年的学校都没有机会走进。同时也多少埋怨我的外公重男轻女。直到后来出嫁了,那个年代,我们村里面大喇叭盒子里广播招收民办教员,她想去都没有资格去。其实我是坚信如果母亲多上两年学的话,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的。据母亲回忆告诉我,在那个物质不算丰富甚至有些贫困匮乏的时候,肚子都填不饱,到了母亲该上学的年纪,自己张罗着上学,外公除了每天骂一个女孩子的不中用,似乎没有别的方式去对待她。使得母亲一直和她的奶奶睡在一起,只是为了躲避外公无端的责骂,可能失去一些,总有一些能得到补偿,母亲的奶奶格外喜欢我的母亲,直到后来母亲的奶奶90多岁糊涂的时候,还能记得我的母亲,时刻惦记着。纵然外公没有任何理由的反对母亲上学,外婆特别亲她的长女,想尽办法让母亲上了学,母亲也算争气,学习一直出色。但好像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一样,外公无休无止的说女孩子的种种不是时,不让母亲上学,后来母亲一赌气就不去了,从此踏上了一个还未成年,就肩负重担给她娘家做一个苦劳力的人生角色。十二、三岁,和成年的男劳力挣一样的工分,半夜出去看果树,丘陵地带的夜晚,可想而知的恐惧,却要让一个女孩子去面对太多的生活艰辛,同时还要比赶超那些年长正当年的男壮劳力。母亲出嫁后,外公家少了母亲这样一个优秀劳动力,封建保守固执的外公还常常叹息“起色人家不养nou’er”,其实内心应该是舍不得母亲这个好劳力。过分护家守家的本性,直到母亲从一个女孩出嫁后过上自己的小日子时,还常常顾及娘家的苦楚,以至于后来她自己的兄弟姐妹说一切都是替老人在尽力的话来。实际上,我在为我的母亲打抱不平,人生,其实应该心存感恩之心,人,不应该忽略亲情的重要。虽然我们没有成为什么材料,但起码不是家庭和社会的废料。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们出奇的团结亲密,不论有天大的事情,懂得“情”字当头。一是为了回报母亲严苛的良苦教导,再也是为了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可以让母亲放心踏实她的子女们不会因利贪心,亲情反目成仇,更是延续母亲仁义正直、勤俭厚德的育子家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经历的生活故事,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在这个院子里,还有我的舅舅们姨姨们的很多很多故事,有欢笑,有感动,有失落也有伤心。但一切如烟云消散了一样,留下的都是回忆中的暖意。当我咀嚼着酸枣面时,想起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叹息时间如此之匆忙,如今我也到了当年长辈们的那个年龄,依稀在脑海中,想起山崖上那一棵棵坚挺生长的酸枣树,从不畏岁月的风雨,年复一年的绽放着自己的芬芳,结出累累硕果,总结着自己每一年的春夏秋冬,和年轮留下来的雪雨风霜后的再次成长。
作者简介:王永强山西祁县东六支村人多角度大视野乡土情最祁县
顾问:晋风
策划·瓦翁
责编·雷雨情
审核·冯鑫磊
设计·李新生
推广·程生辉
特别鸣谢:王淑英图片提供
精彩往期:
看戏
每一次去乔家大院总离不开一场雨
子洪--南湾的记忆
祁县乔家大德通票庄生活片段
花香萦园入梦来
梁永旺:烈日下的泥水工
我在祁县刚刚好,何必羡慕北上广!
二十多年没有叫一声妈了
王维:就算上天让我一无所有,我仍然会一笑而过
梦想,从这里启航
置身花海潸然泪下
流淌在诗韵中的昌源河
我的这十年
最美祁县
稿件接收邮箱:zmqx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w/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