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icDisease
胃癌早筛势在必行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超过46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都会新增1例胃癌患者,每1.5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胃癌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胃癌的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与上个世纪70年代相比上升了一倍,胃癌早筛势在必行。
“胃”已至此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为寻求既满足对人体无创伤、费用低廉、又检测方便、快捷的筛查方法、将人群中的高危个体尽早筛查出来,经过国内外多年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通过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检测进行临床筛查诊断,对早期胃癌、胃炎发现和确诊意义重大。
胃功能检查项目简介
胃蛋白酶原I(PGI)
PGI主要是由胃底腺分泌,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时PGI降低。
PGI值与萎缩(胃体)呈负相关;与HP感染、消化性溃疡呈正相关。
胃蛋白酶原II(PGII)
由胃底腺、幽门腺、全胃腺等部位分泌。PGII升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疾病有关。
PGR(PGI/II比值)
PGR的值进行性降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正相关。
HP感染患者,PGII值明显上升,PGR的值明显下降,HP感染治愈后PG指标恢复正常。
联合测定PGI和PG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活检”的作用。
胃泌素-17(G-17)
胃泌素-17(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
G-17与胃酸通过负反馈机制达到胃酸分泌的动态平衡,但在胃窦萎缩时,此机制失灵。
G-17是早期胃癌筛查重要指标,血清胃泌素-17过高或过低均提示胃癌风险。血清G-17低下通常提示胃窦黏膜萎缩(若G-17轻度低下有可能是胃底胃体的炎症所致);血清G-17增高常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注意:胃功能检查受一些因素影响,如餐后可以升高,与服胃药有关等等。
样本要求:血清样本采集前2周患者停服抑酸药,前1天停服胃黏膜保护剂,采集前10小时保持空腹,禁烟酒。要求患者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
建议检测胃功能三项人群
①.年龄40岁以上
②.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③.存在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腌熏煎烤、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等)
④.胃癌家族史
⑤.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其他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
⑥.胃癌高发地区以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Application
临床意义
①反映胃黏膜正常与否以及胃黏膜受损程度和受损部位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指标
②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和预后观察的特异性指标
③早期胃癌/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④胃黏膜功能和状态的动态监测指标
⑤体检人群的胃癌筛查指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y/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