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一提到“参”,第一反应就是大补。其实参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但远不限于五加科的人参、西洋参,桔梗科的党参,玉竹科的太子参。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中将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称为五参。今天我们就主要来探讨一下它们各自的功效和类别:
本视频来源于网络,属于公共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五加科人参:人参为本经上品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微温,味甘,归脾、肺、心、肾经,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大补元气。人参在古代多自今山西的上党地区,也被俗称为“党参”(上党人参),产量较小,目前这位置的人参应该是销声匿迹了;而到了明清时期人参主要产自长白山地区,鲜品供不应求,大多制成生晒参,在此期间也发明了熟制品——红参(性较温热,药力较缓但持久);张锡纯称“(桔梗科)党参可以代替(五加科)人参”,后世的历代医家相继效仿,效果虽不如人参,但由于价格便宜、没有人参的峻补之烈,也被广泛使用。
小编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观点:现在的人参功效并不如古代的,几乎都是林下参、移山参,失去了大自然“洗礼”,能不能走进中药铺,仅仅是看几个已知的成分指标够不够高,我想,这也违背了黄老道家思想的初衷吧。古有人参杀人无过,今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虽为药食同源,能大补元气,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于肥甘厚味的摄入已经与古代是有天壤之别,而补与泄本是一对阴阳;大(dai四声)黄又被称为“川军”,可见它的药力非常猛,也是古代布衣能买得起的药材,临床常载于大承气汤、人参大黄汤、三黄片。
五加科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西洋参大多产自加拿大,与人参有天然之别,它们俩虽然都以补出名,但参偏于补阳气,西洋参偏于补阴气。
桔梗科党参: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党参药性平和,能平补气血,在临床多用于调理脾肺,没有人参的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之功,但具有一定的清肺化痰之功,也是老百姓的做药膳、代茶饮常加入的中药。
石竹科太子参:古时,太子参并非是石竹科。
1、因朱标先于宋太祖去世,未即皇位。懿文太子的明东陵周围村民好奇,采其根茎洗净晒干,试煮煎汤饮之,发现味甘微苦,颇为可口,长期服用,气力倍增。因其功效类似人参,长于朱标太子墓地及周边,故命名为“太子参”。2、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赶赴金陵(今南京),忽闻邻壁房间有患病痛的妇女呻吟声,已有几天了。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李时珍在锅台上拿的的野菜,病果然好多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明东陵,这种药草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因此就把它取名为“太子参”。可是,李时珍并没有把太子参收录《本草纲目》,生怕大家知道太子参后都到太子墓地采挖而触犯王法,这或许也是李时珍终身遗憾的事情。
文献来自网络,已作删减。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细小而又长的孩儿参,何尝不给小太子一试?它的药性随和,一般情况可以多给小儿使用。太子参与西洋参的关系就类似党参与人参的关系。
南沙参
北沙参
沙参: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
一般在临床这个“沙参”不特殊标注即认为是南沙参,南沙参是轮叶沙参干燥的根部,北沙参是珊瑚菜的根部。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的功效,而北沙参偏于养阴清肺、止咳化痰。
玄参:又叫元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凉血,可用于治疗一些急性咽喉炎、急性胃炎、疖肿、疱疹等相关疾病,使用时应注意,同病异治,不可盲目“单行”。玄参既可用于实热,也可用于虚热,对于寒象明显、湿邪偏胜的患者需要合理配伍使用,它的功效几乎同于生地。
西医将疱疹分为单纯性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的症状一般较轻;带状疱疹的治疗较难,临床常见肝胆湿热型,可用龙胆泻肝汤配合患处在医师指导下做针刀放血治疗。
苦参:性寒,味苦,气沉,纯阴,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有一定的毒性。古今方用治风热疮疹最多,临床多用于治疗湿疹、风疹、痱子等皮肤病。
这里面扩充一下知识:苦参素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和其它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小肠经,益气活血,能除湿热。它不仅可除心脉瘀血之患,还以苦寒清泄肠鸣幽幽积聚走水。小肠为受盛之官,或寒或热之物皆能聚也。太阳小肠为心火之去路也,与少阴心相表里,若小肠传化失职,则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烦满。丹参通利水道,除心腹结气,使其传导趋常,有祛瘀生新之功。
现在的很多医家不乐于读经典,只知世上有个丹参片或丹参滴丸,就仅仅认为丹参是用来缓解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类似有关那些瘀血有定痛的症状,甚至不分寒热虚实滥用其性,不知是不是对于中医界的可悲矣!
本章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内容仅供杏林爱好者的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性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您的观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zyz/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