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位,在我国每年大约有十六万人死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病。
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成平行关系。因此,及早的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胃肠道疾病甚至是胃癌有重大的意义。
蓝色表示中国胃癌高发区,颜色越深越突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公认的主要致病因子,我国目前Hp的感染率为40%~60%。那Hp感染是如何导致胃癌发生?如何根除Hp?根除的最佳时机是?如何做好胃癌的筛查?
Hp感染是年轻人患胃癌的唯一风险
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素;荟萃分析显示,Hp感染增加总体胃癌风险达2.4倍,非贲门癌风险达3倍。那Hp感染是如何逐步导致胃癌发生呢?刘俊教授介绍了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如下图)。
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中起重要作用
Hp感染是40岁以下人群癌前病变相关的唯一风险因素。也就是说,年轻人患胃癌的唯一风险因素是Hp感染,在胃癌呈年轻化趋势的今天,Hp感染的问题需要年轻人引起特别的重视。
那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在哪里呢?
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在出现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之前进行根除治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的效果更好(证据水平2b;推荐等级B)。
京都幽门螺杆菌共识:在胃黏膜尚未发生萎缩前根除Hp可获得最大的收益(推荐等级强;证据水平高;共识水平:%)。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在这之后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总而言之,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在萎缩、肠化发生前,一般在40岁之前。
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如何预防胃癌?
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也就是说,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以下符合第1项和2~6项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Hp感染者
④既往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早期胃癌的筛查流程:
*内镜检查:比筛查更注重对已发现病变的形态、结构、类型、浸润深度等进一步分析。
对于Hp(+)、萎缩(+)的患者,不仅需要根除Hp,还需要每2年进行内镜精查。
其实胃癌的发生,Hp虽然是致命的凶手,但胃部炎症、男性、老龄、肥胖、糖尿病、咸辣饮食等因素也与胃癌显著相关,平常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忌烟限酒,少吃生冷硬辣,避免滥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可的松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能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