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正青春的年纪,也是精力和体力最佳的时期。但是,有这样一个小伙子,却在26岁时,就查出了胃癌!
26岁小伙胃癌晚期据报道,现年26岁的小刘由于需要频繁出差,工作不定时,首先改变的是作息,其次就是三餐。由于小刘平时身体很好,几乎连感冒都没有,所以他总自信地以为自己跟生病是绝缘的。但事实是,长期的昼夜颠倒和三餐不规律,让他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稍微吃几口就饱,特别是晚餐,吃完还犯恶心,以致难受得整晚睡不着,常常撑到凌晨四五点钟吐出来才舒服。后来小刘在家人要求下,去医院做了检查,竟然是:中晚期胃癌!
胃病发作年轻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得胃病并不是一件少有的事,胃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各种不利因素累积所致。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保护胃肠道,从日常做起胃肠道的保护,应该从年轻开始、应该从一日三餐做起。
1少吃刺激性食物胃酸多的人一般胃口好、消化能力强,在食物选择上要注意控盐,每天不超过6克,同时多吃新鲜蔬菜,空腹时可吃些苏打饼干和碱面馒头等充饥;胃酸偏少的人,消化能力较差,应当吃软烂精细的熟食,餐前别喝太多水,以免稀释仅有的胃酸,可饮用柠檬汁、苹果汁等开胃。
2时刻注意细嚼慢咽细嚼能刺激唾液分泌、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延缓面部衰老,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同时将食物磨得极细,有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慢咽则能促进胃体内形成保护胃壁的蛋白膜,预防胃溃疡。
3日常保护总体原则1.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和牛奶,鲜鱼、肉、蛋。提倡食用大蒜、绿茶。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少食熏腌食品,避免高盐饮食。
3.少饮烈性酒,不吸烟。
4.做好粮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食用水的卫生。
5.积极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治疗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6.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的普查。
这里还有更多资讯、福利官方微博:
罗浮山国药官方抖音:罗浮健康(ID:gdlfsgy)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作资讯分享,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