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幽门螺杆菌,却能引起人体各个系统疾病。
一、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
?01、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以及胃糜烂、胆汁反流性胃炎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很大关系。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导致胃粘膜慢性活动性炎症,进一步发生糜烂,也可诱发胃十二指肠蠕动失调,导致十二指肠胃逆蠕动增加,使肠内胆汁逆流至胃内,而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可使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
?02、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原因。
消化性溃疡很容易复发,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愈消化性溃疡的先决条件,治愈就是不再复发。
?03、胃癌
早在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项研究表明,60%的胃癌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年,一项来自欧洲13个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4~6倍,而真正幽门螺杆菌阴性者很少发生胃癌。
日本12年随访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2.9%发生胃癌,而非感染者中无1例发生胃癌,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大多数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
?0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这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很大关系。
?05、胃增生性息肉
胃息肉中大多数是增生性息肉。近年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中约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
当然,胃病发生有多种原因,但无疑幽门螺杆菌是很多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防治胃病有重要意义。
二、幽门螺杆菌与其他系统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仅是导致以上胃部疾病的凶手,现实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可恶”一些。
人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除了可以定植在胃黏膜内、导致胃部疾病外,还可以定植在口腔和肠道黏膜中,导致口腔及肠道疾病。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1],但是其中的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呼吸系统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会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还可能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一。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可通过胃食管反流进入呼吸道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导致肺功能下降。
除了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会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增高。可见,儿童感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必须得到重视。
口腔疾病
有研究者通过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和黏膜等部位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
研究发现,HP感染可能与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龋病、口腔癌和口臭相关,根治HP后,病程缩短、复发周期延长、自觉症状减轻。
结肠肿瘤
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中,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感染的人群。
有研究人员通过免疫组化,在切除的息肉组织内检测到了幽门螺旋杆菌,有人提出,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肠黏膜,对黏膜造成损害,刺激腺瘤的形成。而结肠腺瘤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经过10-15年的时间,腺瘤性息肉便会发展成结肠腺癌。也有人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刺激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的形成。虽然发病机制还没有确定,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发病是得到大多数专家认可的。
心脑血管疾病
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导致心房慢性炎症,诱导心房重塑,导致房颤的发生。除了房颤,还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动脉粥样病变,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梗的发病率。考虑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释放炎症因子入血,这些炎症因子可加速血管氧化,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并可使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肝脏疾病
胃有丰富的血管网,并且通过门静脉系统回流至肝脏。当胃黏膜有幽门螺旋杆菌定植时,其释放的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回流进入肝脏,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通过PCR法对肝细胞组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基因序列,发现二者同源相似度最高达90%,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血液系统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特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增高,这与交叉免疫反应有关。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已明确指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2]。
同时缺铁性贫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发病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研究发现超过50%的不明原因难治性缺铁性贫血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约有75%患者可获得治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胃酸分泌降低以及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降低,影响肠道铁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细菌虽小,可它的破坏性却不容小觑,几乎可以引起人体每个系统的病变。请不要再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看做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w/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