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一、烧山火
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络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
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插针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便来临,
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甯。
二、透天凉
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
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
三、阳中隐阴
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阳中隐箇阴,先寒后热入,五分阳九数,一寸六阴行。
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瘲,先补后泻也。
先寒后热身如疟,医师不晓实和弱,
叮咛针要阴阳刺,祛除寒热免灾恶。
四、阴中隐阳
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
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先热后寒如疟疾,先阴后阳号通天,
针师运起云雨泽,荣卫调和病自痊。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直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在浅则当浅,法在深则当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乱也。
五、留气法
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连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症瘕消溶气块匀。
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症瘕气块之疾。
痃癖症瘕疾宜休,却在医师志意求,
指头手法为留气,身除疾痛再无忧。
六、运气法
能泻,先直后卧。运气用纯阳,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
凡用针之时,先用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
运气行针好用工,遍身疼痛忽无踪,
此法密传堪济世,论金宜值万千锺。
七、提气法
提气从阴微捻,能除冷麻之症。
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似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不经络气聚,
可治冷麻之症。
提气从阴六数同,堪除顽痺有奇功,
欲知奥玅先师诀,取次机关一掌中。
八、中气法
能除积,先直后卧泻之。
凡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阴,便卧其针向外,至疼痛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同也。
中气须知运气同,一般造化两殷功,
手中运气叮咛使,玅理玄机起疲癃。
若关节阻,气不通者,以龙虎大段之法,通经接气,驱而运之。仍以循摄切摩,无不应矣,又按扪摩屈伸,道引之法而行。
九、苍龙摆尾手法补
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船上舵,周身偏体气流苏。
或用补法而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汉中变也。
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
苍龙摆尾气交流,气血夺来遍体周,
任君有体千般症,一插须教疾病休。
十、赤凤摇头手法泻
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至巳,退针,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针似船中之橹,犹如赤凤摇头,
辨别迎随逆顺,不可违理胡求。
十一、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
龙虎交战争,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
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捻,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捻,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复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青龙左转九阳宫,白虎右旋六阴,
通复玄机随法取镇,消息阴阳九六中。
十二、龙虎升降手法
凡用针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捻之,入穴后,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经络得气行,转其针向左向右,引起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未满,更衣前法再施。
龙虎升腾捻妙法,气行上下合交迁,
依师口诀分明说,目下交君疾病痊。
十三、五脏交经
五脏交经须气溢,候他血气散宣时,苍龙摆尾东西捻,定穴五行君记之。
凡下针之时,气行至溢,须要候气血宣散,乃施苍龙左右拨之可也。
五行定穴分经络,如船解缆自通亨,
必在针头分造化,须教气血自纵横。
十四、通关交经
通关交经,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补泻得理。
先用苍龙摆尾,后用赤凤摇头,运入关节之中,后以补则以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使于其经便交。
先用苍龙来摆尾,后用赤凤以摇头,
再行上下八指法,关节宣通气自流。
十五、膈角交经
膈角交经,相克相生。
凡用针之时,欲得气相生相克者,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随其疾之虚实。病之寒热,其邪气自泻除,真气自补生,
膈角要相生,水火任君能,
有症直在取,无病手中行,
仰卧须得隐,法得气调匀,
飞经疗入角,便是一提金。
十六、关节交经
关节交经,气至关节,立起针来,施中气法。
凡下针之时,走气至关节去处,立起针,与施中气法纳之可也。
关节交经莫大功,必令气走纳经中,
手法运之三五度,须知其气自然通。
十七、子午补泻总歌
补则须弹针,爪甲切宜轻,泻时甚切忌,休使疾再侵。
凡用针者,若刺针时,先用口温针,次用左手压穴。其下针之处,弹而弩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却令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出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微紧,留待气至后,宜用补泻之法若前也。
动与摇一例,其中不一般,
动为补之气,摇之泻即安。
十八、子午捣臼法
治水蛊膈气。
子午捣臼,上下针行,九入六出,左右不停。
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得匀,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症即愈。
子午捣臼是神机,九入六出会者稀,
万病自然合大数,要教患者笑嘻嘻。
十九、子午前后交经换气歌
子后要知寒与热,左转为补右为泻,提针为热插针寒,女人反此要分别。午后要知寒与热,右转为补左为泻,顺则为左逆为右,此是神仙真玅诀。
二十、子午补泻歌
每日午前皮上揭,有似滚汤煎冷雪,若要寒时皮肉寻,不枉教君皮破裂。阴阳反复怎生知,虚实辨别临时诀,针头如驽似发机,等闲休与旁人说。
二十一、子午倾针
子午倾针,要识脉经,病在何脏,补泻法行。
凡欲下针之时,先取六指之诀,须知经络,病在何脏,用针依前补泻。出入内外,如有不应者何也。答曰一日之内,有阴有阳,有阳隐阴,有阴中隐阳,有日为阳,夜为阴,子一刻一阳生,午一刻一阴生,从子至午。故曰:子午之法也。
左转为男补之气,右转却为泻之记,
女人返此不为真,此是阴阳补泻义。
热病不瘥泻之须,冷病缠身补是奇,
哮吼气来为补泻,气不至时莫急施。
补:随其经络纳而按之,左手闭针穴,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迎其经脉,动而伸之,左手开针穴,疾出针而徐入之,经曰随而济之。是为之补,迎而夺之,是为之泻。《素问》云: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待阴气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留针待阳气备,乃去针也。
二十二、脏腑阴阳,呼吸内外,捻针补泻手法
十二经络之病,欲针之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经云:虚则补其母而不足,实则泻其子而有余,当先补而后泻。假令人气在足阳膀胱经,虚则补其阳,所出为井,属金,下针得气,随而济之,右手取针,徐出而疾扪之,是谓补也。实则泻其阳,所注为俞,属木,下针得气迎而夺之,左手开针穴。疾出针而徐扪之,是谓之泻也。
外捻随呼补脏虚,吸来里辅泻实肥,
六腑病加颠倒用,但依呼吸病还除。
女人补虚呵内转,吸来外转泻实肥,
依经三度调病气,但令呼吸莫令疏。
男子补虚呵外转,吸来内转泻实肥,
女人补虚呵内转,吸来外转泻实肥。
二十三、进火(补)
进火补。初进针一分,呼气一口,退三退,进三进,令病人鼻中吸气,口中呼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热矣,如不应,依前导引。
二十四、进水(泻)
进水泻,初进针一分,吸气一口,进三进,退三退,令病人鼻中出气,口中吸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冷矣。如不应,依前导引之,再不应,依生成息数,按所病脏腑之数,自觉冷热应手。
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病气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中医外治法不太了解的人,是不能理解的。疼痛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外治过程中,都会向体外排出病气。疾病越重,病程越长,向体外排出的病气越重。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刮痧,拔罐医生被动接受的病气最多。病气以生物信息场的形式向外辐射。这几年,随着治疗的重病人的增多,本人也受到严重的病气传感。表现为--全身僵痛,关节部位寒冷,局部经络不通畅。以踝关节,膝关节为重。踝,腕关节部位--是十二经络的“输穴”集聚之处,“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重症风寒湿痹的病人主要表现是--身体沉重,不适,全身骨节疼痛(体重节痛)。由此,可见腕踝关节,膝关节就成了病气停留的主要部位。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病气”是一种病人在进行有效治疗期间或康复过程中从体内向体外排放的一种含有疾病信息的负能量流。它是一种能穿透各类服装、被、毯和鞋帽的一种不可见光。其他人被这种光线照射后的感觉是一阵风(或者一束风)吹透衣物进入肌肤(或者骨关节),其他人在近距离接受这种有害的信息流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或者出现与病人症状相似的疾病。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1对病人的任何一次有效的治疗都会出现患者体内“病气”向体外大量排放的现象:病人的感觉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大部分向外冒风(凉风或者热风)。强度与疗效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与呼吸同步产生强弱变化,吸气时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增强。病人呻吟时“病气”外排的辐射量最大。随着病人的逐渐康复,每一次有效的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气”外排的现象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2体内“病气”外排的主要点为:在四肢各个关节处于弯曲位置时,沿着肢体轴向从关节向远心点辐射;在仰卧时四肢伸直,上肢通过手心、掌指关节、指关节和指端向远心点辐射,下肢通过脚底和脚趾端向远心点辐射;头顶向上辐射;肩部以两肩最外点连线为轴心,沿轴心方向向身体两侧辐射;腰骶向下辐射;髋部以两髋最凸出点连线为轴心,沿轴心方向向身体两侧辐射;“病气”能穿透各类服装、被、毯和鞋帽,但是不能穿透人体或者动物的身体。
3健康人接收“病气”的敏感点为各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两眉间的印堂穴,心胸部位、小腹部位和腰椎部位。手心能够比较准确的探查到患者体内“病气”外排时的形状(点、条、面、粗、细。)、“病气”的强弱和冷热(隔着各类服装、棉被、毛毯和鞋帽并相距一段距离,身体不接触)。
4在同有效治疗中的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亲朋好友都会受到患者体内“病气”向外排放的辐射而感到身体某部或者全身不适,以致生病或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一针治愈疾病的针灸绝技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1)一般三棱针刺尺泽穴一次即愈。如胃炎、水食不进进则呕吐,点刺出血后一小时后停止而全愈。
(2)尺泽治鼻出血例、针到病除
取左尺泽一穴用28号毫针(1.5寸)在穴的上方2~3分用泻法运针3~5分钟,鼻血停止后即留针30~60分钟。不论何种急慢性鼻出血皆有特效,一般一次即愈。
(3)列缺治偏头痛数百例效果甚佳
30号1.5寸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1寸,针感可下传至母指,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母指向后轻捻约1~2分钟。头痛即可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轻者一次,重者3次皆愈。
(4)用列缺治落枕60例皆愈
斜刺双穴0.5~1寸,强刺激,上下提插捻转并嘱病人上下左右摇摆配合针10分钟一般即可症愈。
(5)对刺鱼际治急性咽喉病治愈率95%以上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双侧取双。一日一次,一般2~4次即可症愈,扁桃体炎尤验。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膝关节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性疾患,日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而且病情一旦发作,会有钻心的疼,那么如何缓解病痛呢?中医说,针灸疗法可以减轻你的痛苦。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膝关节是我们身体常患的一种疾病,膝关节炎发作会导致疼痛、肿胀、畸形、运动障碍4大症状。中医对膝关节炎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看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
四个针灸方法治疗膝关节炎
中医介绍,针灸对膝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研究,针灸有消炎止痛、退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通过改变患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把一些致病炎性因子带走,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针刺常用的穴位有: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牍鼻穴、足三里穴、梁丘穴、血海穴、委中穴、承山穴等。可以用电针,也可加艾灸,或加拔罐法。据研究,以电针和温灸效果为最好,一般能在数次治疗后缓解症状。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1)针刺疗法
取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膝下(膑韧带正中)、梁丘、血海、足三里。以2寸毫针从阳陵泉向阴陵泉方向透刺,膝下、鹤顶用1寸毫针刺人0.3—0.5寸,余穴用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2)艾灸疗法
取足三里、内膝眼、阳关、阳陵泉、阴陵泉。用艾条悬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治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觉温度舒适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耳针疗法
取膝、神门、交感。采用毫针强刺激,待耳部发红发热,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压丸法,每次选取双侧耳穴,按压至有痛、胀、热感,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2—3分钟,5-7日更换1次。
(4)穴位注射疗法
取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或寻骨风注射液,用5号针头快速刺入所选穴内,略作提插,待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则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二十四种复式针灸手法与针灸治疗中的“病气”
膝关节炎的其它中医疗法
1、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应用得当,对膝关节炎疗效也很好。此法多在患病局部采用揉法、摩法、拿法、研磨法、穴位指压法等方法治疗,在急性炎症期最好不用推拿法,或谨慎使用轻手法推拿,以免炎症加剧。
2、中药治疗
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二妙散、当归拈痛汤、大防风汤、麻桂温经汤、三气饮等,常用中药有独活、羌活、白芍、当归、黄芪、杜仲、细辛、川芎、桂枝、鸡血藤、苍术、牛膝、海桐皮、苡仁以及甘草等,医师会根据不同症型加减药物。除了内服药外,也可选用以上一些药材,置入布袋内加热后外敷于患处,或用煎汤药遗下的药渣以布袋包裹,趁热敷患处。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dzz/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