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胃炎相关 >> 急性胃炎医院 >> 正文 >> 正文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炎

来源:急性胃炎相关 时间:2021-9-15

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病变,急性胃炎就是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慢性炎症。确诊有赖于胃镜加活组织检查。急性胃炎胃镜下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可出现一过性溃疡;慢性胃炎根据胃镜下所见分为充血渗出性胃炎、平坦糜烂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和皱襞增生性胃炎等7种。慢性胃炎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胃粘膜炎性病变。急性期多由化学性、物理性刺激、细菌及其毒素等引起。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或摄入过烫或过于粗糙的食物也可刺激或损伤胃粘膜而引起炎症。慢性期属于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多由急性期延误治疗转变而成。长期饮食不洁,不节制或服用对胃有刺激性药物、食物等,也可诱发成慢性胃炎,同时也与精神、情绪因素,细菌及其毒素、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伤食、胃痛、心痛”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或感受寒、湿、暑而阻于中焦,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也因嗜食辛辣生冷、酗酒或忧思恼怒气机不畅等所致。

埋线治疗主穴:中脘透上脘、脾俞透胃俞、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操作:用PPDO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或者胶原蛋白线注线法,每2周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多为外邪、饮食、情志伤胃,导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选用胃俞、脾俞、中脘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穴位。胃俞为胃之俞穴,脾俞为脾之俞穴,两者相配可补脾和胃,中脘为胃之募穴,可疏通胃气,与胃俞俞募相配以治胃腑之疾。穴位埋线是在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弥补了传统针灸法治疗慢性病针刺时间短、疗效不佳、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本病为肝强脾弱,肝胆之气横逆犯胃,上脘属任脉,为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可和胃降浊,配合梁门可疏通胃脘局部经气;胃俞、中脘是胃的俞募穴,配合胃经合穴足三里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为八脉交会穴,能宽胸解郁,善治胸胃疼痛;胆俞为胆的背俞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肝与胆相表里,可疏肝胆郁气,适用于肝气上逆的胃痛。急性胃炎经常规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一部分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转成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治疗措施众多,但哪一种治疗措施也有一部分病人效果不佳。尤其是浅表性胃炎病人不重视治疗,加之心身因素是加重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由于生物医疗模式对心理因素的忽视,致使慢性胃炎迁延难愈。我们在临床上重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在慢性胃炎中的重要地位,治病先治心。埋线时在心俞、脾俞、肝俞、胆俞等穴位辨证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中医的心、肝、脾、胆不但是一个解剖生理上的概念,更是情志因素治病的调节器官,重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对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应是我们埋线中重视的问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埋线疗法中特别称道的,从穴位埋线发展的历史以及穴位埋线的机理研究来看,消化系统疾病的埋线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亚平连锁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fashipin.net/jxwyyy/8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